120_105px
1600_295px;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新闻动态>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
行业新闻
节水30%!探秘北京城农业节水“智库” 时间:2019/5/13 11:33:27 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:北京日报客户端

市水务局日前公布数据,2018年,北京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(即农作物实际吸收利用的水量与灌溉水量的比值)为0.742,位于全国前列。从大水漫灌到科学灌溉,其背后的“智库”就是北京市水科院的研究团队。

5月9日,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驱车出城50公里,来到了通州区东南部的永乐店试验基地,看看这里藏着哪些农业节水的秘密。

秋葵、白黄瓜、塔菜花……科研追着热点跑

农民为作物浇水,凭的往往是经验。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,一切都要以试验数据说话。

每种农作物来说最适宜的土壤含水率是多少?采用怎样的灌溉方式才能让用水效率最大化?永乐店试验基地的试验就是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。

走进试验基地,记者仿佛一脚踏入京郊大田。这里既有翠绿的小麦,也有种植各种蔬菜的大棚,还有一片片果树。

70亩的试验基地里,近年来先后种下过近百种农作物。像常见的小麦、茄子、黄瓜、西红柿、苹果、葡萄、樱桃等都曾作为研究对象,光是草莓就有红颜、奶油、章姬3种。

“我们的科研,总要追着市民的餐桌热点。”市水科院副总工程师杨胜利说,市面上出现的新品种,往往就会被纳入当年的监测。因为这意味着过上几年,这种蔬菜可能就会扩大种植。去年,基地新栽种了塔菜花、白黄瓜,今年,又增加了秋葵、小西瓜。

今年,试验基地新栽植了数千株秋葵

秧苗栽下了,后面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的笨功夫。不论刮风下雨,工作人员都定时定点对土壤含水率进行监测、分析。农业试验周期长、不确定性大。运气不好的年份,基地作物还会遭遇病虫害。

让杨胜利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,根线虫猖獗威胁,所有黄瓜苗的生长都不健康,无法作为试验对象,只能等来年重新栽种。“同一种作物,还要反复做好几茬试验,最快也要两三年才能得出试验结论。”杨胜利说。

从山区到平原,24个测坑涵盖全市土壤结构

试验基地里,藏着不少普通人没见过的设施设备,它们大多被用来监测土壤含水率。

每个测坑代表的是不同地区的土壤

在杨胜利的带领下,记者来到水循环测试区。地面被划分为24个独立的土坑,里面栽种了同样的农作物。

“测坑里的土深达4至7米,是我们从北京市的各个典型区域取来的,包括山前冲积扇、平原、山区等,可以说是包含了全市的土壤结构。”杨胜利介绍说,种植同一种农作物,在不同土壤结构下所需的水量也不同。测坑群的目的就是要找出不同地质地形下灌溉的最佳状态。

从测坑旁地面的入口拾级而下,就进入了更为核心的地方——监测室。这里共有24套监测设备,就好像做心电图一样,监测感应器分别贴在测坑中的泥土里,其数据可以反映不同土壤中的水分移动情况。

这样的监测已经持续了近10年时间,正是根据该监测结果,本市才针对平原、山丘等不同地形提出了不同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。

杨胜利正在蔬菜大棚中观察土壤情况

除了先进仪器之外,科研人员有时也必须通过一掀一锹来得出试验结论。比如在果树灌溉用水研究中,需要挖出2米多深的坑道观察根系,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更真实的变化规律和更细微的差异。

科研成果被纳入北京地标,助力精细化节水

精细化,在水科院永乐店试验基地无处不在。甚至连滴管喷头的孔径大小,也是研究的内容之一。

正是因为最大程度上用好每一滴水,试验基地能省下30%的灌溉用水。其成果为本市开展“两田一园”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。

2018年,依据近100种作物节水灌溉试验的成果编制成的《农业灌溉用水定额》已成为北京市地方标准。标准提出了20种设施作物和14种露地蔬菜的耗水规律,为农户灌溉提供指导。

同时,市水科院还提出了15种灌溉模式,如滴管、喷灌、微喷、小管出流等,为不同类型的农作物提供最合适的灌溉方式。

永乐店试验基地虽偏居一隅,其成果却早已传遍了京郊的田间地头。近年来,市水科院的节水专家开设了田间大讲堂,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演示不同灌溉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,目前已累计培训农户2500余人。

地 址: 甘肃省嘉峪关市嘉东工业园区新鹏路688号 邮 编:735100
电 话:0937-6219516 6210129 传 真:0937-6219596
版权所有 Copyrights © 甘肃同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  陇ICP备13000694号
  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151号